4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專題推進會,通報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完成情況,并就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更好适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新形勢新要求作出部署安排,确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改革任務精準推進、落實到位。
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近年來,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子企業按照商業一類、商業二類和公益類三個類别,全面完成功能界定與分類。各地也都結合實際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的功能界定與分類。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深入。
會議強調,按照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一個抓手、四個切口”的要求,在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要更加強化功能分類意識、深化功能分類内涵、細化功能分類要求,根據功能分類進一步明确不同類型企業的改革發展主攻方向。各類國有企業都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增強企業活力。商業一類企業要聚焦充分競争行業和領域,提升資本回報、質量效益,全面推進市場化、國際化,勇當市場競争的引領者。商業二類企業要聚焦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完成重大專項任務,争做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的擔當者。公益類企業要聚焦保障民生、服務社會,高效率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做好優質服務的提供者。
會議要求,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要聚焦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任務,針對本企業、本地方在分類改革中的短闆弱項,逐項整改、完善和加強,務求更加科學精準地實施分類管控、分類考核、分類監管。要鼓勵基層企業主動試、大膽闖,以功能分類為主,結合其他分類方式,靈活有效開展工作,不斷提高改革的精準性。要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既要關注不同類别企業的差異,又要把握不同類别企業的共性要求,加強改革的政策統籌、進度統籌和效果統籌,協同推進各類企業以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國資委有關廳局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了會議,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有關負責同志,中央企業改革辦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部分中央企業重要子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有關負責同志在各分會場參加會議。
會上中國電科、有研集團、上海市國資委作了交流發言結合其分類改革經驗,為您制作了一份落實指南15個Q&A帶您讀懂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Q1:什麼是“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2015年8月2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
根據國有資本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标,結合不同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現狀和發展需要,将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
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别,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按照誰出資誰分類的原則,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制定所出資企業的功能界定和分類方案,報本級政府批準。各地區可結合實際,劃分并動态調整本地區國有企業功能類别。
Q2: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有何重要意義?
明确國有企業功能界定和推進分類改革,既是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的重要基礎和重要舉措,也是進入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邏輯起點和鮮明特征。深化分類改革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是切實提升改革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确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的重要途徑;是适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新形勢的迫切需要。
Q3:什麼是“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目前,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子企業已經全面完成功能界定與分類,各地結合實際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的功能界定與分類。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更加清晰,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深入。
Q4:國有企業分為幾個類别?
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子企業分為商業類、公益類兩大類别。其中,商業類又分為主業處于充分競争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簡稱“商業一類”)和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簡稱“商業二類”)。
中國電科将處于充分競争領域的産業公司确定為商業一類,打造市場化改革的引領者,鼓勵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網信事業國家隊功能作用。将承擔科研生産和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科研院所和部分子企業确定為商業二類,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領域,履行電子主力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責任,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改革。将為電子信息行業提供公益性、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類成員單位确定為公益類。
有研集團二級公司中,公益類子企業,即平台創新型研究院,以有色金屬行業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為主業;商業一類子企業,即産業公司,都是充分參與市場競争、産品市場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公司,定位為利潤中心。
地方國有企業的功能界定與分類,則由各地結合實際而定。比如,上海市國資委将直接監管的42家國有企業分為“市場競争、金融服務、功能保障”三類。其中——
Q5:商業一類企業的發展目标是什麼?
商業一類企業要着重培育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标,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對标世界一流企業,推動更多企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電科已整合研究所資源組建20餘家産業公司,培育出以中電海康為代表的百億級子企業6家、50-100億級子企業8家、上市公司11家;正在以産業公司為平台,推動數字化發展,支撐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Q6:商業一類企業的改革重點是什麼?
商業一類企業要率先全面落實市場化改革的各項舉措。
Q7:對商業一類企業,如何考核激勵?
中國電科對商業一類子企業,設立了産業專項,将産品開發、市場開拓、創新舉措等作為考核項,引導成員單位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融入國民經濟主戰場。按照“能用盡用”原則,系統實施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員工跟投等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積極推進員工持股,鼓勵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将企業發展和個人利益緊密捆綁。
有研集團對商業一類子企業重點考核淨資産收益率和科技創新投入指标,引導其瞄準所在領域的市場需求,通過自主創新,持續開展産品疊代和工藝升級,不斷增強企業競争力,将自身培育發展成為細分市場領域的龍頭企業,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回報。将淨資産收益率與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挂鈎,引導企業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突出基于業績的增量激勵。注重整體經濟效益提升,以股權激勵綁定科研人員和核心骨幹,形成利益共同體,持續提高公司資産回報水平。
Q8:商業二類企業的發展目标是什麼?
Q9:商業二類企業的改革重點是什麼?
中國電科以商業二類子企業為主,鞏固47家科研院所在電子科研生産服務體系的核心地位,在自主可控、責任重大和研究所發展能力強的網絡通信等領域,探索整合研究所資源組建專業研究院;面向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創新領域,建設了一批技術攻關能力強、集成創新能力強、總體能力突出的研究院所。
Q10:對商業二類企業,如何考核激勵?
中國電科在激勵方面,着力推行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項目收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在人才、平台、機制方面打出激勵“組合拳”。
Q11:公益類企業的發展目标是什麼?
公益類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主要為國家或區域、城市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要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的質量、效率。
Q12:公益類企業的改革重點是什麼?
公益類企業不是行政機構,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也必須健全市場化機制,充分學習借鑒商業類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先進經驗,聚焦提高效率、增強活力,不斷提升企業精益化管理水平。
公益類企業一般采用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可以規範有序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購買服務、特許經營、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有研集團對公益類子企業穩步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比如,國聯研究院引入“材料-電池-汽車”産業鍊創新鍊上下遊龍頭企業參股研究院建設,圍繞新一代動力電池材料研發,構建産學研協同的創新機制。
Q13:對公益類企業,如何考核?
公益類企業重點考核産品服務質量、成本控制、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根據不同企業特點,有區别地考核經營業績和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情況,考核中要引入社會評價。
有研集團對公益類子企業重點考核科技創新收入和科技影響力指标,強調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增加科技服務收入和增強行業影響力,同時還要在一些戰略性領域,培育孵化高技術新材料産業和企業。将科技創新收入水平與企業負責人薪酬挂鈎,強調科技創新收入的增量激勵。注重激勵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分紅為主要激勵措施。
Q14:如何開展分類授權、分類監管?
中國電科實施“一企一策”專項授權。對3家商業一類子企業,圍繞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管理、财務管理等方面實施授權支持共55項;将年度投資計劃決定權、一定範圍内的人事任免權、一定額度的計劃外事項決策權等授予了具備上市平台、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其市場響應速度。對9家商業二類子企業,除共性授權外,在業績考核、主業發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共計121項。
上海市國資委以市場屬性為主,兼顧股權結構、産業特征、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分類明确企業功能定位,明确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方向任務。堅持統分結合,出台市場競争類、金融服務類、功能保障類企業法定代表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方案,在統一設置“價值提升、發展質量、戰略引領”三個考核維度的基礎上,分類明确考核重點。完善不同類型企業的治理結構機制,聚焦落實國有企業黨委會研究讨論“前置程序”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關鍵,充分發揮各治理主體作用。
Q15:如何靈活有效落實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一方面,深化分類改革要鼓勵基層創新。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基礎不同、差異明顯,不少地方國資委采用了适合地方特點的功能分類,不同于中央企業的功能分類,事實上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不少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對子企業的分類也不同于對集團公司層面的分類,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要繼續堅持好的做法,并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相應創新完善深化分類改革的具體措施。
另一方面,要注意統籌運用好其他分類方式。比如,按照國有獨資、全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參股分類;按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産業集團公司分類;按照并表、不并表分類;按照規模、行業、發展階段或周期、業務的創新性高低分類等。這些分類與功能分類相結合,為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增加了新的維度,豐富了改革實踐,提高了改革的精準性。鼓勵基層企業主動試、大膽闖,在工作中靈活有效運用,推動分類改革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