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2014-11-28大河健康報 時間: 2016-01-08 15:58:38 閱讀:

http://he.workercn.cn/9279/201411/28/141128171656112.shtml

 

食鹽專營,争論漸起。反對者認為,專營即壟斷,壟斷即暴利,放開經營,可降低鹽價;支持者認為,專營并非必然暴利,專營的結果是确保食鹽的質量和安全。

 

鹽業專營 古今迥異

 

專營=壟斷=暴利,有人竟如此這般看待鹽業。

鹽業今非昔比。古代鹽業,的确如此,但新中國的鹽業,專營是為了保證民生,而不是為了暴利。反對者正是拿曆史眼光看待現代鹽業。

鹽業專營,始于管仲。齊國臨海,盛産海鹽,國家專營,運銷天下,獲利巨大,奠定了春秋首霸齊桓公的經濟實力。商鞅變法,獎勵耕戰,同時也實行鹽業專營。漢武帝征匈奴曠日持久,财政不堪重負,遂讓桑弘羊實行鹽鐵專營。唐代“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截留土地稅、人頭稅不繳朝廷,财政部長劉晏理财法寶就是控制鹽場,統購後加價,讓特許的鹽商經銷,此為專商,專商則需再向朝廷繳一大筆錢,如此,“天下财稅,鹽利過半”。宋、元、明、清,或專營,或專商,鹽稅是财政支柱,鹽商富甲一方,那麼鹽價必然居高不下,窮人以至淡食。乾隆下江南,耗費巨大,皆由江淮鹽商承擔。鴉片戰争以後,向列強曆次賠款,都以鹽稅作抵押。

古代鹽業,專營專商,推高鹽價。鹽價的常态是“鬥米斤鹽”,鬥米即10斤米,10斤米換1斤鹽。反常态是20斤米換1斤鹽。明朝萬曆末年安徽合肥45斤米才換1斤鹽。從春秋戰國到中華民國,隻有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是“斤米斤鹽”。

建國以來基本也是“斤米斤鹽”,這是保民生,不可能暴利。指責鹽業暴利的人,總是拿鹽廠價格與市場價格做對比,卻不考慮儲存、運輸、分裝、批發、零售等等環節。2007年,國家審計署曾對中國鹽業總公司進行8個月的審計,審計結果是鹽業不存在暴利。

1斤鹽1.5元,3口之家1個月吃不了3塊錢。3塊錢買不到1斤水果或者1斤細菜或者1斤優質米。如此看來,指責鹽價過高、鹽業暴利,純粹是自我炒作,彰顯自己。

 

鹽業專營的科學使命之:查禁私鹽

 

食鹽裡面有科學,鹽業專營肩負着科學使命。有哪些科學?一是把原鹽加工成精鹽,二是加碘,三是加鉀。一個一個說吧。

原鹽就是天然的海鹽、井鹽、湖鹽、石鹽。石鹽就是從地下開采的鹽。原鹽以氯化鈉為主,但是并非純粹的氯化鈉,還含有亞硝酸鈉、重金屬、硫酸鈉、硫酸鎂等雜質,有的還含有泥土。亞硝酸鈉就是常說的防腐劑,有鹹味,可殺菌,但具有毒性,也是緻癌物。重金屬就是比重大的金屬,如金、銀、銅、鉛、汞、镉等等,在人體積累等于慢性中毒。硫酸鈉、硫酸鎂有毒性,有苦味。所以,原鹽必須精制才能給人吃。粗制則為工業鹽。

古代鹽商賣的都是原鹽,含有泥土。南北朝農書《齊民要術》記載:“以鹽一鬥投入水中……澄去泥土”,曬幹後食用。唐代的農書《四時纂要》記載:“其鹽曝幹,篩去泥土”,既含水分,又含泥土。宋代有一本《壽親養老新書》記載許多養生方子,其中一個方子有“解鹽六兩淨”之句,意思是“六兩解州鹽洗淨”,說明也含有泥土。古代的鹽,除了泥土,也含有亞硝酸鈉、重金屬、硫酸鈉、硫酸鎂等雜質,含得多了就發苦,故而有“苦鹽”、“惡鹽”之稱。

現在走私的鹽,極少數是原鹽,大多是工業鹽,粗制,不純,成本低,利潤高,對人有害,所以要查禁。每個省的鹽業管理部門每年都要查禁幾百起私鹽,這是法律使命,也是科學使命。如果将來鹽業放開經營,監管更要加強。

 

鹽業專營的科學使命之:食鹽加碘

 

食鹽加碘十幾年了,如今争論很激烈。加碘是國家公共衛生政策,鹽業公司是執行者,所以矛頭指向國家衛計委。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80%都集中在脖子上的甲狀腺,用于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激素,人體分泌十幾種激素,這就是内分泌,内分泌失調就是激素失調。每一種激素都有特定的作用,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若缺碘,甲狀腺素就少,身體就表現出一系列症狀,比如:死胎,嬰幼兒智力低下,成年人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等等。地球上,海洋含碘高于陸地,陸地上除了星星點點的地方不缺碘,絕大部分地方的土壤、水都缺碘。這樣,除了海洋生物如海藻、海帶、紫菜、海魚富含碘,陸地植物、動物都缺碘,那麼,人從陸地食物和水中攝入的碘就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鑒于此,世界衛生組織1990年提出到2000年在全球消除碘缺乏病。主要方法就是在食鹽中加碘。人人要吃鹽,人人得以補碘。在星星點點不缺碘的地方則應供應無碘鹽。我國1995年開始食鹽加碘,已基本消除碘缺乏病。

碘被科學界發現,隻有200年曆史。在200年以前,碘缺乏病是很多的。宋朝有個宰相叫王欽若,患大脖子病,是個奸相,官員們背後蔑稱其瘿相。連宰相都大脖子,平民百姓患大脖子病還能少了嗎?改革開放以前,在農村,大脖子病不少見。全民補碘,功不可沒。如今消滅了碘缺乏病,還應繼續補碘,因為3個月不補碘,身體就會缺碘。

有專家說,補碘過量了,導緻甲狀腺疾病上升。在理論上,碘缺乏、碘過量,都可導緻甲狀腺疾病上升。所以,碘過量緻病之說讓許多人信以為真。

學術上提倡百家争鳴,但是争鳴者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公共衛生重樣本,樣本有大小。專家個人的小樣本可能是盲人摸象,摸到的是局部。高級别的衛生機構的大樣本,摸到的才是全象。全國補碘,有沒有問題,應該由國家主管部門說了算。國家主管部門的專家們是這麼說的:甲狀腺疾病增多,主要是因為醫學檢查手段比以往先進,而且檢查的人數比以往增加;對甲狀腺疾病與食鹽加碘的聯系和推論,其依據并不充分;我國絕大多數人應該食用碘鹽,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過量食用加碘鹽與甲狀腺疾病有直接關系;偶爾過量補碘,人體會自然排洩,不會在體内無限制積累;扣除烹調和人體代謝的損失,碘的攝入量不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據調查,沿海地區農村居民膳食結構早已多樣化,富碘食物如海帶、紫菜、海魚吃得并不多,帶來的碘僅占攝碘量的2%,通過其他食物攝碘11%,通過碘鹽攝碘達80%以上,如果食鹽不加碘,沿海97%以上的居民碘攝入量會低于推薦攝入量;盡管經過多年補碘,上海等沿海城市孕婦的碘營養還是不足的,所以大城市仍需供應碘鹽。

有人呼籲,補不補碘,讓個人選擇。這聽似合理,但前提是,碘的知識,應當普及,否則很多人會誤聽誤信。鹽業公司也供應無碘鹽,值得欣慰的是,買無碘鹽的人很少。

食鹽加碘,蘇聯走過彎路。1956年,蘇聯在缺碘地區供應碘鹽。1969年,人口普查表明已消除碘缺乏病,于是食鹽加碘不再強化。1980年以後,碘缺乏病卷土重來。1990年以後,重新強化食鹽加碘。補碘,每個國家都不敢掉以輕心。美國碘鹽覆蓋率隻有60%,但美國在牛奶中加碘。澳大利亞碘鹽覆蓋率也不高,但在面包中加碘。

 

鹽業專營的科學使命之:食鹽加鉀

 

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成年人每天隻吃5克鹽,而中國北方人均每天吃鹽高達18克,南方12克,我們河南大約15克。吃鹽多導緻高血壓,這是醫學界公認。中國疾控中心說,長期高鹽飲食,平均每天多吃1克鹽,高壓升高1,低壓升高0.5。口味難改,限鹽很難,那麼就吃低鈉鹽。低鈉鹽,就是把普通碘鹽的氯化鈉去掉30%,再加進去30%的氯化鉀,這其實是減鈉加鉀鹽。鉀,也有鹹味,所以減鈉不減鹹。減鈉可以降低血壓,加鉀則可以進一步降低血壓。因此,低鈉鹽一舉兩得,雙重降壓。國家發改委2005年就批準低鈉鹽标準。當時的衛生部聯合15部委下發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也要求限鹽降鈉。中國營養學會明确建議,防控高血壓,要吃低鈉鹽。我國各省、市、區都在提倡低鈉鹽。

鈉和鉀,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各占體重的0.2%,需要平衡攝入。天然食物含鈉極少,鈉主要靠食鹽供給;蔬菜水果含鉀豐富,但是我們吃得不夠,據調查,我們從飲食中每天所攝取的鉀一般僅為2克,而世界衛生組織要求3.5克,尚差1.5克,從營養平衡來說,也需要吃加了鉀的低鈉鹽。

發達國家都在提倡低鈉鹽。日本1975年開始,芬蘭1979年開始,英國2003年開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韓國最近兩三年開始。吃降壓藥,同時吃低鈉鹽,降壓效果更好。十幾年來許多試驗都證明,低鈉鹽對幾乎所有降壓藥的降壓效果都有幫助。河南省衛生部門調查,全省15歲到75歲的人患高血壓的占1/4,高血壓患者有2000萬。這2000萬高血壓患者都應吃低鈉鹽。

防控高血壓,要吃低鈉鹽。防控高血脂、糖尿病,也要吃低鈉鹽。血脂高與血壓高,常常相伴相随,互為因果,所以血脂高也要吃低鈉鹽。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相伴相随,互為因果,所以糖尿病或合并高血脂,或合并高血壓,甚至既合并高血脂又合并高血壓,臨床上常有糖尿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腦中風之稱。那麼,糖尿病更應該吃低鈉鹽。

像擔心碘過量緻病那樣,也有人擔心吃低鈉鹽補鉀會不會補成高血鉀。臨床醫生是這樣解釋的:高血鉀是由于腎髒不排鉀或用藥不當導緻的,除此之外,沒有發現吃低鈉鹽導緻高血鉀;腎病患者腎功能不全,影響排鈉、排鉀,而低鈉鹽高鉀,這就可能導緻高血鉀症;除了腎病患者,所有人都适宜吃低鈉鹽;健康的腎髒具有排鈉、排鉀的生理天性;鈉,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鉀,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為鉀不吃也排,所以需要吃低鈉鹽補鉀,以達到鈉鉀平衡。

食鹽專營,今非昔比。食鹽精制,食鹽加碘,食鹽加鉀,這三項,既是商業行為,又是科學使命。即使将來食鹽經營放開了,所有經營者都要肩負這三項科學使命。

編輯:admin
XML 地圖